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铁道兵1969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 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

 
 
 

日志

 
 

老照片的回忆  

2017-02-20 02:57:10|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老照片的回忆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railway corp 

       最近整理资料看到一些老照片,引起了我美好的回忆,人的一种思索情感,也许小时候记忆,长大后发现或许会觉得很苦或甜,有幸福也有忧伤,对人的一生有极大的影响,因为我们的思想逻辑里,记忆都有或深或浅的影响。  回忆是积极地有意识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回忆的发生是外在刺激或内在需要与创作中心意念挂钩时的神经传导活动,作家于此时在记忆中寻找所需要的信息。常见的回忆方式有:直接回收法,挨次扫描法,按层次推论法等.

       有多久没翻开那本相册了呢?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掸去封面那层浅浅的灰,翻开,是记忆里扬抑的色彩。老旧的照片上,浮动着岁月的痕迹。从那些泛黄的相册页里,飘出一缕缕很多年前的笑声,很多年前暖金色的阳光,白驹过隙般的光阴,陈旧的味道。

这些只是关于老照片的一些回忆,其实关于老照片的回忆还有很多。老照片承载的是我成长的记忆,有快乐,也有痛苦。有曾经的迷茫,也有迷茫过后的幡然醒悟。它将我们生活的印记,一张张的刻录下来。给了我们回忆的源泉。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多些回忆。尽管回忆中,有痛苦的,但也有美好的。我们要在不堪回首中,汲取教训,汲取力量。在美好中,享受着快乐。回忆给了我们第二次生活的机会,而有关老照片的回忆,则让这第二次生活,更充实,更绚丽,更温馨了一些。

 相册这个东西,我想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对吗?那里面记载了我们许多往年趣事,也记载一些痛苦的事。但不论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有趣的……那些照片都是值得我们去回忆的,虽然并不十分的甜美。 
       在我的老照片里,也同样记载了我一个个鲜为人知的事。然而,在许多的相片中,给我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可以说每一张照片都有背后的故事,一张张的照片,纪录了一个个故事。打开照片集,一件件喜事,伤心事,开心事……都浮现在眼前。这些是会让你想起从前,回忆过去。看,这些照片,似乎让我又回到了从前……

时光匆匆,弹指间,我已经从一个昨日风华正茂的青年,变成一个把情感藏抑在深处的知天命的人,成长的过程中,流逝的不只是时光,老照片记载了我的人生旅程,昨天我们欢聚于祖国各地、异国他乡,今日的我度日在闹市,抚今追昔,感触万千。  
    翻开那本尘封已久的相册,任思绪流动其中,我终于明白,流逝的最多的是那儿时如歌的岁月。看着熟悉的人,熟悉的景,熟悉的事,往事一幕一幕的浮现在脑海里。照片留下了我们珍贵的回忆。人生在不断的记录着,我们也不断的在记录里添加新的篇章。

下面的这些照片是我的女儿在广州给我做的一个相册和光盘,在封面还给起了一个名字【难忘的历程】。我非常轻轻地告诉你,充满回忆的照片是让你安静时用心去怀念或是思念用的。

 因为相册里保存的不仅仅是照片,更是我们的生活。 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一个值得回忆的瞬间,每一个照片都记录了一段生活往事。 我们不仅希望珍藏这段记忆,还希望好友、家人能读起这些故事, 

下面这张照片是我1970年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参加三支 两军的时候在海拉尔照的,我的博客有一篇文章【我在呼伦贝尔盟 三支 两军的经历】,这篇文章有详细的介绍,呼伦贝尔大草原是让我一生难以忘怀的地方。

呼伦贝尔是造化神奇编制的一方净土,是幻想中的天上人间,是现代人不经意撒手失去而又千方百计觅回的美丽家园。该草原被《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活动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第一名。 
  说她辽阔宽广,因为她望不到边际,能装下全中国的牛羊;说她美丽,因为她有许多传说,而每一个传说都能让人百听不厌。呼伦贝尔是一个充满云水柔情的名字。 
  呼伦贝尔,是中国人为之骄傲的地方。她以辽阔、宽广、美丽、动人而令人向往。来到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你会感到果然如歌词中所描绘的那样:我的心爱在天边,天边有一片辽阔的大草原。草原茫茫天地间,洁白的蒙古包散落在河边……

 

【原创】老照片的回忆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Weblog】

下面这张照片是我们全家的合影照片,这张照片是在80年代 的末期的照片,爱人出生在海南岛的文昌,我的岳父当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48军,1958年10万官兵开发北大荒来到东北黑龙江。我的女儿现在在广东省的广州,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事业、我现在最想念不是女儿、女婿,是我的外孙子。现在也想通了,孩子在外有他们自己的事业,我想起来一句话,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让他们自己飞吧

【原创】老照片的回忆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Weblog】

你知道天、地、人合一是怎样的感觉吗,你见过“天地合”的情景吗?你知道草原的曾经吗?那玛瑙石会告诉你,自然也会和你交流,你知道腾格尔、德德玛、玛西的歌声为什么那么动人吗?《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在你的心底也有吗?你也想住住《银色的毡房》吗?也想《陪你去看草原》吗?你想看《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是什么样子吗?想去感受《嘎达梅林》吗?起看看《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吗?总是听说《草原夜色美》,我们一起去看看《草原之夜》吧,看看你在草原上同时能仰望到几颗卫星?和自然走,走的不仅是风景,还有一个心境,请您欣赏并从中体验感悟:

 这是我在1970年中国和苏联边境反击战珍宝岛反击战的第二年的照片,当时边界上非常紧张,擦枪走火的事件时有发生,战争一触即发。照片上我执行任务回来,正好我们团宣传干事到我们三支 两军的前线看望我们,那个年代基本上没有几个人有照相机,另外部队也不容许个人有照相机,我正好敢上,我着急忙活的换上单军帽,托下皮大衣,这张照片我是骑马照的,这是一匹金黄色的战马,也是我的好朋友好伙伴,那天照像的时候我是连续骑马40公里,战马非常的累,所以拍照的一瞬间战马的头点头了。非常可惜。

在草原上骑马真是让人心情非常舒畅的一件事,十分开阔的大草原,延绵的丘陵,跃马扬鞭在大草原上,没有红绿灯的阻碍,没有车来人往的喧嚣,这对生活在拥挤都市中的我们来说,是相当难得的享受。草原上远远近近总能看到悠闲散步的牛羊群或者是马群,毕竟这片土地是属于它们的天堂,偶尔也可以看到一小片一小片白色的蒙古包和一些彩色的旗帜,这些通常都是草原上的度假村。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每当这熟悉的旋律响起,思绪便不知不觉间飞向了那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也许是美丽其格的词曲创作的太美妙,也许是吴雁泽老师的声音太牵动人们的心灵,但小编跟愿意相信,这是出自内心对草原的那份热爱!为此,小编特意为您挑选了了北京周边几处适合骑马的好地方。明朗的春日,在那蓝天白云的映衬之下,身着漂亮的小马靴,策马扬鞭于茫茫草原,那将是怎样一场约会啊!

当时一听说骑马非常兴奋,当时就想起了电影铁道游击队中一个情节,大队长刘洪骑马超火车。我当时非常感兴趣,当时感觉到骑马即好玩又刺激的一件事,我会议结束之后利用工作之方便,找到从骑兵部队回到地方当饲养员的老大哥商量给我选了一匹金黄色的战马。

 骑马不像开车给油就走,踩煞车就停,它能感觉到你不会骑,它知道你不会骑就会欺负你不听你的话,成心和你作对,你让他走非不走,故意低头吃东西,拉它起来他就故意的抗缰,原因是有的是由于马淘气,有的是因为马的脾气不好。 这没办法这就需要你的信心和驾驭它的信念感染它,就要让他服从你,就要让他听你的,这时候他就不是宠物了,说不好听的就是个畜生了。当然也需要一些技巧,这个技巧每个人不一样,每匹马也不一样,总的说来包括用缰绳,鞭子,脚,腿,胯等,或者这些动作的综合运用。

首先让马走就有用送跨,腿夹马,腿蹭马肚子,向一侧拉马缰绳,用鞭子晃悠,再不走用鞭打,还不走那就只好下马来用手拉了,也许那匹马头天晚上和老婆吵架了。每个人传给马的资讯不一样,马对每个人的认可程度也不一样,通俗的说就是人对马的感觉不一样,专家们称为马感,就像音乐叫乐感,游泳叫水感,打球叫球感,当然有的人的感觉好有的人就差,这可不是光有胆量和力量就能做的,你还要有和马交流的感觉。如果你真的一点感觉也没有,一上马就害怕,永远也克服不了恐惧心理,永远也找不到感觉,那就最好别从事这项运动了,因为谁都知道感觉有的时候是天生的。 

现在说说会骑马。骑上马飞跑不算会骑马,傻子都会,弄个傻子放在马上只要不掉下来就能跑,算会骑吗?所以不要以为会骑马飞奔就算会骑马。那什么算会骑马呢?初学者都有让马颠的五脏六腑翻个的经历,那是有个特殊动作不会,叫轻快步,牧民们叫小颠,就是随着马的节奏点一下支撑一下,马的节奏快你就跟着快,节奏慢你就慢。会了这个动作了就不会让马把你颠得五脏六腑翻江倒海了,也好看了,也稳当了,这看起来就像会骑的了,这就从让他控制你到不受控制了,以后你还可以控制速度幅度,那就成了控制它了。所以总的说来,能控制马了,就算会骑马了,但是这是最初级的要求,就像从驾校出来的人都会开车了,可不是开得多好不出事故,以后还要慢慢的磨练,有的人掌握得快,有的慢。

人马心理合一应当说是骑马的最高境界,即便是一等的高手,恐怕也只能做到在某一时段内,或者某种情况下的与马心理合一,这时的“合一”,首先是双方都有共同的心理愿望,然后才是配合”。

骑马飞驰在空荡荡的草原上,只要近处的小山,还有马儿和你,似乎这个世界上只有你一人,完全容于天地之间,任何人间的事情都与你无关,真正的心笨开释,真正的心笨降华,人间还有什么凡是事容不下呢。骑马在大草原上奔驰,瞭望四周,绵延的大草原,天地间似乎只有云彩和草原上云彩的暗影,地下的云彩淡,地下的影子乌,地下的云彩浓,地上的影子亮,天地间只要两类色彩,谦眼的绿,清亮的蓝。假如方才飞奔在草原上的感觉是沉醉,那就让他永远在你的回忆中沉醉。

马是很温顺的,同是也是很敏感的动物,无论是挽马还是骑乘马,无论是国产马还是纯血马,大体是相同的,只是某个马某方面表现强一点而已,想学骑马首先是要克服心理恐惧感,因为从自身来讲,心中害怕,就会表现在行动上,使马易受惊,从马来讲,它不但感觉到你的行动,同时也能感觉到你的恐惧心理,使它也产生心理上的不安,克服这一点首先是要和马建立感情,这需要慢慢来。首先你要从它的左前方接近它,动作不要太猛,这样不但可以使马能看到你,同时也避开了它那致命后蹄,一旦接近就用手牵住马的笼头,这可以使马感到你对它的控制力,也防止有咬人恶癖的马咬上你一口,因为马会踢人众所周知,也都会小心,而马也会咬人,而且还很厉害,确很少有人注意到。拉住马笼头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多遛一会儿,这样可以在马的印象中加强你的控制力。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要腐蚀它一下了,你可以给它点儿胡萝卜吃,当然,如果你有钱的话,给它点苹果会更好一些,但要注意不要用手指拿着喂它,因为那样它很可能把你的手指当成胡萝卜吃掉的,要放在手心中让它吃,这样它对你就有了最初的好感,其实这一套和对付人差不多,如果是人的话,我们请他吃完饭该做什么了?对了,可以请他做个按摩,你的事就有成功的希望了,对马也一样,吃完以后,也请它做个按摩,当然不能找人代劳,你要自己辛苦了,找一把硬点儿的刷子(但不许用钢丝刷),用左手拉住笼头,右手从马的脖子开始,用力给它刷,每个地方两到三次,这就是它的按摩,当你一身是汗,手都快抬不起来的时候,它也许深情地看你一眼,同时看着干净油亮的骏马,你也会有一种满足感的(如果没有的话,你最好放弃,因为你不是个爱马人,你不适合这项活动)。如果你还的点力气的话,你还可以给它清清碲子,这就象我们做个足底保健一样,因为这时候它已经开始信任你了,但毕竟还没有到以身想许的地步,所以你试着用右手轻轻地拍拍它的左前腿管部,如果它不理你,千万不要强求,否则你也许会有危险,如果把腿抬起来,说明你可以开工了,你可以拿个铁丝给它清理清理,也可以只给它刷一刷,整个工作要先前后后,先左后右,清理后蹄时还是要多加小心的,它毕竟才刚认识你。 
        当你腐蚀完你的马以后,它已经和你建立了初步的信任,但要离你自如控制它还差的很远,但你可以上马了,不过最好先让师傅先骑一圈,俗称压压马,因为谁都不乐意让别人骑在自己背上,马也一样,你如果冒然上马的话,它可能会很不高兴,你就有可能很倒霉。别人压一圈之后,马知道要开始工作了,所以就容易进入状态。如果有人给你牵着笼头,你可以放心一点,但也不要从侧后上马,因为马不仅会向后踢,后腿还会向前踢,当它发现你是个新人的时候它很可能踢你以阻止你骑它,你可以在它的左前侧上马,面微向后,左脚认蹬上马,如果是你自己上的话,你一定要小心,因为除了踢它还会靠你,但不能害怕,上马要果断,否则时间越长你越不易上去。 
      上马后要保持身体的平衡,牧民式、牛仔式骑法是单手操缰,另一只手可以干点其它的活,你正好可以用来抓住鞍子,但如果这样的话,你就不容易学会,你抓鞍的手还会磨出血泡,你也可以采用马术中的双手操缰,这样对马的控制更明显一点,这些都无所谓,看你个人的习惯了,没有一定之规,骑马本身就是一种放松,如果再人为的制造许多的规矩,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但不管何种操缰方式,都一定要保持适当的张力,这是为了让马知道你有能力控制它,太松了就失去了这种控制力,太紧了马不舒服,会做出反抗,操缰的手一定要稳,不要时紧时松。

坐在马上,不要马上就跑,这样对马对你都不好,要由慢到快,先让马走起来,此时你的身体要坐端正,除了双手对缰绳保持一定的张紧力之外,全身要放松(反正你也不如马的力气大,还是省点儿劲吧)。马在走的时候是四拍步伐,如果在硬路上你可以听到四次蹄声,这种步伐没有什么危险,你可以静心体会它的节奏,尽快与它合拍,上身保持端正,腰部放松,随着马的身体一起摆动,这样不但不累,腰还会很舒服呢。此时你的手除了缰绳千万不要再抓别的什么东西了,如果你适应了这种四拍步伐,你就可以让马再快一点啦,马会由慢步变为快步,你可以反复试,第一是因为马由慢步变为快步时节奏是有变化的,快步是两拍步,你的身体也应该随之变化,第二是因为马匹突然变步(节奏),你刚刚适应的节奏就会被打乱,所以对初学者来说,马在变步时是最容易被摔下马的。反复练习不但可以消除心理障碍,还可以使你尽快地适应这种节奏变化,为以后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为此时的危险性是较小的。

我在草原上骑马去执行任务的时候有几件事情到现在也忘记不了。

那是1970年的3月1日,3月2日就是当年中苏边界反击战的日子,3月1日早上就发现电话不通了,那个年代,电话是主要通讯工具,首长让我和单班长去查线,线路走向是巴克西到海拉尔40公里的线路,我们骑马边走边查 ,在20公里东边线能和巴克西联系上,西边线能和海拉尔联系上,我们判断这之间线路肯定有问题,但是电话线还没有断,我们俩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把线的两头都掐断,一检查才发现,线的中间是用一根细绳把两端边连在一起造成不能通话,我们把电话线修好之后骑着马直奔海拉尔向首长汇报了发生的这个情况,首长判断这个阶级敌人搞的破坏。

下午三点半钟开始返回巴克西,这时天已经快黑了,正好赶上满洲里至齐齐哈尔地火车过来了,我们骑着马和火车并行,跑了半个小时左右,火车也没拉下我们,我们也没拉下火车,当时火车上乘客都站在火车的一侧看着我们骑马和火车赛跑,火车上的乘客非常兴奋一个劲的向我们挥手致意给我们加油。那天天气非常寒冷,有一些乘客把火车的窗口打开了并且高呼向解放军学习的口号,我们骑的战马也受到喊声的刺激异常兴奋,跑起来的速度异常惊人,速度之快我从来没有经历过。回到巴克西以后,我们两个人的脸都冻坏了。我们马上用雪擦脸,当天晚上脸一直痒痒的。一个礼拜之后整个面部脱了一层皮。

还有一次,我们骑着马到木业一队去执行任务,这时碰到一个狍子,我们骑着马追狍子,追了有二十分钟也追不上,我掏出手枪一枪没命中,后来我一想这是野生动物还是不打为好,我骑着马就不追了,袍子跑到远处停了下来回头。望着我...... 好像和我说谢谢你别打我 ,我的枪法很好的,但是从那以后我从未伤害过野生动物。

我有一只苏联16号猎枪,因为这件事引起我好多反思后来也把他给人了,那是世界很有名气的猎枪,因为一看到那支猎枪,就想起袍子看着我的那个样子。我们不要再伤害野生动物了,对野生动物的伤害就等于伤害我们自己人类。

我现在经常看一看我骑马的那张照片,我就想起了我的那匹马,我们朝夕相处,感情非常深,我记得我们离开巴克西的前一个小时,我去马棚看了我骑的 那匹马,和他道别,说真话我当时哭了,我和我的那匹马在一起呆了40分钟,这匹金黄色的马很有灵性他好相知道我们要分别了,不断的用他的头部触我的衣服、、、、我的马你现在在哪里。

在广阔的苍穹下,马儿奔驰在旷野上,它健壮的体魄,与狂风下疯狂的野草一齐不羁地向前翻涌着,四只有力的腿规则地瞪着地面,霹雳的速度像是飞跃在这大地之上.这才是马的天性——它天生是草原的佼佼者,那威武,飘逸,洒脱,奔腾的姿态,震撼天地.虽然大自然赋予了马儿强大的能量,但马儿却甘愿做人类的坐骑,埋没自己的光彩,因为大自然同时赋予了马儿善良的本性.
马,它们义无返顾的与主人们上刀山,下火海.被人骑,它们不吭声;流血受伤,他们也不抱怨,直到老死或被主人遗忘,他们还是从不言语,马的一生在用真挚的情感对待人类,而人类又拿什么回报了呢 如今马儿被人类抛弃在冷宫,可马儿却依然是人类永远无言的朋友.
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它与人类同生死,共荣辱,几千年来,它兢兢业业,不图回报.尽管现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马的作用越来越小,但是我们不该忘了这个曾在人类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伙伴.
曾经是因为有了它的帮助下,人类才在战场上获胜.正是因为有了它紧急消息才能迅速传达.虽然随着科学的发展;马的作用越来越小,可它将永远是我们的好是伙伴.因为曾经它们用最忠诚的心报答了我们,现在我们也应该用我们的能力为它们建造一片更美好的家园来.
       如果我有能力,我会为马创建一片无边无际的大草原,那儿空气清晰,一片绿色,一群一群的大马小马漫步在草地上,饿了就低头吃点嫩草,渴了就去那不远的小溪边喝水解渴.未来的马一定比现在更幸福,我想马儿们向往的一定是那一片绿油油的草原.因为那才是它们真正的家.

 马是人来忠诚而高贵的朋友.它们和人类同生死,共荣辱,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虽然在现在这个高科技的信息时代,马的作用越来越小.但我们决不能忘记这曾在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伙伴——马.

【原创】老照片的回忆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Weblog】



【原创】老照片的回忆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Weblog】


上面这张照片是我在大兴安岭409公里拍照的,拍照的地点是在我们连队的操场上,后面是我们3041部队3营11 连的连部,我们当时住的是帐棚,

那时候大兴安岭比现在冷,冬天零下四、五十摄氏度,当时流传这样几句顺口溜:‘大兴安岭四大怪,吃水用麻袋,开门用脚踹,火车没有汽车快,年轻姑娘像老太太。’

大兴安岭的冬季漫长又寒冷,最低气温可达零下50多度,用铁炉子取暖的帐篷前半夜潮湿睡不好,后半夜冰冷睡不着,怕冻坏人,经常半夜拉起队伍在雪地上跑步。于是战友们研究发明了“地火龙”。这种取暖设备比较简单,在帐篷一端的门斗里挖一个深坑搭一个火炉子,在帐篷里的床铺底下垒一趟小火炕似的长条烟道,直通帐篷另一端的烟囱,点着火,铺底下的火炕散发热量,帐篷里暖烘烘的。这种取暖方式简单易行,效果好,很快在各部队及会战区推广,既解决了大部队生活取暖问题,又稳定了军心,鼓舞了士气,为会战大军在“高寒禁区”站住脚,取得全面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铁道兵在林区施工的连队的战土们,生活上也是很艰苦的,气候寒冷,冰冻期长,树木生长季节很短,连农作物也不长粮,也没有新鲜蔬菜吃。部队上所需给养全靠内地供给,细粮定量很少,大多是吃高粮米、玉米。副食以海带,黄豆粒为主,还有土豆和不榴柯菜,有不少连队养有小毛驴磨豆腐。由于长期吃不到新鲜蔬菜,不少人手总是脱皮,医生说是缺乏维生素。

施工连队搬家频繁,不宜盖房子住,大多都是住帐篷,可是帐篷的厚度连表加里不过二厘米,通常在零下四五十度严寒中居住取暖真是大问题。要说解决帐篷内取暖,还是我们的铁道兵战土想出的好主意:把自己家乡种烟草,烤烟叶屋子中,砌土坯火道的方法用上了,不需花钱,用土坯在帐篷内,砌上40x50厘米的火道,叫“地火龙”,很好的解决了取暖问题。最冷时只要在房外门斗里,不断往炉火道里烧柴,蓬内能达到零上10多度,但是帐篷内四周墙上仍会结成10多厘米厚的霜雪,在大通铺上睡觉的人都要戴上皮帽子,就这样还有不少人因温差引起鼻炎症。最冷时谁如果到室外活动,都要戴上两层口罩,还要用皮帽上配备的毡绒布条,把眼皮盖好,否则会冻伤,有的个别新兵因没防冻经验,耳朵冻的木麻,硬了不注意用手揉掉下的也有。

 

【原创】老照片的回忆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Weblog】

 

上面这张照片是我在1969年冬天的照片,当时是在大兴安岭的434公里,冲锋枪是由于边界珍宝岛反击战的原因,给我们新换的武器装备
 ,服装是施工作业服。袖口是我自己缝补的,服装已经变成白的了。          

1966年至1976年整整十年的文革运动,使得70年代初期和中期的时尚风同60年代末期的一样,最流行穿的依旧是草绿色军装。到了1976年岁末,寒冷的冬天终于过去,服饰的坚冰逐步消融了。人们的服饰也开始从单调统一到绚丽多彩转变。

解放军军服简说及铁道兵领章、兵种符号

一、解放军军服简说
  1950年的50式军服,该军服陆海空三军佩戴统一的八一帽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漂亮的女兵连衣裙裙服是鲜明的亮点,以后再没有出现这样漂亮的女兵军服了。
  1955年的55式军服。这是解放军第一套带军衔的服装毛泽东和周恩来亲自审定的。这套军服有绚丽繁杂的军衔肩章、领章和勤务符号。58年和60年以后,曾对这套军服做了修改完善。
  1965年的65式军服。这就是解放军使用时间最长的军服(1965-1985),人称“一身绿、三片红”。这套军服取消了军衔,毛泽东早就想去掉军衔,贺龙一提议取消军衔,毛泽东立刻同意。该套军服海军为灰颜色,极难看,老百姓称为“灰耗子”。该套军服第一次使用了化纤面料,即71年出现了“的确良”军服(涤纶50%、锦纶17%、棉花33%)。
  1985年的85式军服。这是恢复了军衔的军服。该套军服团以上干部是毛料军服。
  1987年的87式军服。该套军服首次分为礼服、常服和作训服。使用了领花。
  1997年的97式军服。与国际先进军服接轨的一套军服。驻港澳部队先装备了这套军服,因此也被称为驻港部队军服。该套军服分为礼服、常服、作训服和工作服四大系列。
  2007年装备的07式军服。分为礼服、常服、作训服、标志服饰四大系列。陆军为松枝绿、海军为深藏青色,空军为蓝灰色。该套军服标志服饰及其绚丽多彩,新增加的有,胸标、姓名牌、级别资历章、国防服役章等。
  二、铁道兵领章及兵种符号
  铁道兵属于陆军军种,1983年撤销,撤销时使用的是65式军服。解放后使用过50式、55式军服。入朝作战的铁道兵军官着朝鲜人民军军服,士兵着50式军服,也有少数着朝鲜人民军军服的,无论军官士兵,都不佩戴肩章、帽徽、胸章,1953年朝鲜停战以后,入朝作战的铁道兵开始佩戴“中国人民志愿军”胸章。
  55式军服是带军衔的军服,铁道兵军官均佩戴肩章。铁道兵属于技术兵种,肩章是银白色的。领章是军官士兵军要佩戴的,不过士兵的领章表达的是军衔,军官的领章表达的是军兵种勤务符号。
  铁道兵的军兵种符号由五星、飞翼、钳子、铁锤和锚的图案组成(军事交通勤务的符号与铁道兵相同),与铁道兵同属技术兵种的工程兵的军兵种符号由交叉的铁锹和铁镐的图案组成。解放军还有一些技术兵种的符号由交叉的钳子和板子的图案组成。这三种军兵种符号差异很大,很好分别。
  1960年,解放军对一些军兵种符号进行了重新设计,铁道兵符号由交叉的步枪、锤子和中心的工字型铁轨截面图案组成。
  1965年以后,铁道兵使用65式军服(草绿军服,红领章,红帽徽),所谓“一身绿、三片红”,直至铁道兵撤销。三线建设期间,铁道兵穿着的是65式军服。

    

【原创】老照片的回忆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Weblog】


  上面这张照片是我在1970年1月份的照片。这张照片是在海拉尔照相馆照的,当时我在巴克西牧场执行三支 两军的任务。那天我是骑马跑了30多公里到海拉尔照相馆照的,回来的时候由于没有控制好战马奔跑的速度把脸冻伤了,因为这件事情我还受到了首长的严厉批评,现在有时候看到这张照片就想起来这件事情,觉得非常值得,还是留下了难忘的一张照片。

美丽富饶的呼伦贝尔盟地处中国的东北部,东与黑龙江省相邻,西北和西南分别与俄罗斯和蒙古国交界?总面积25万多平方公里。是我国北方游猎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多民族的聚居区,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汉、满、回、朝鲜、俄罗斯等民族在这里和睦聚居;至今,这些民族仍继承和保留着各自的文化和生活习俗。

到了冬季,百色归一,银装素裹,呈现出一派冰雕玉琢的北国风光。据当地负责人讲,呼伦贝尔盟全年有7个月的时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是冬季旅游的理想之地。众多的冰雪旅游项目有滑雪、滑冰、骆驼拉雪橇、狗拉雪橇、马拉雪橇、摩托雪橇或骑马乘驼、打雪仗、堆雪人等等。饲养马匹是蒙古族的具代表性的传统生产方式之一。牧马人在冬季要顶着严寒整日随马群行走在茫茫呼伦贝尔大雪原中。冬季牧马是一项极为考验牧马人技术和意志力的工作,牧马人要顶着严寒整日随马群行走在茫茫雪原中。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科尔沁草原上的冬季优秀牧马人都会受到草原牧民的尊重。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牧马人冬季放马情景 /组图


       这里的冬天属于冰雪。山川、河流、草原、林海、天池、湿地……,在冬天里,它们都被冰雪浸染,站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望去,远近都是雪的世界,没有一处雪景比得过这里的视野开阔,也没有一处的雪雕比得过这里的鬼斧神工,在这片被蒙古风吹过了千年的土地上,都安详的披上了银色的外衣,树木、房屋、古老的建筑,尽在冰雪的国度里。怕只怕眼睛不够用,欣赏不尽这美丽的冰雪世界。
        在大草原上最心旷神怡的事情就是放牧,那种景象即无忧又无虑。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真是仙境一般。一次,我们在巴克西附近见到一个放牧的马群,听放牧人说有600多匹马,跑起来相当壮观,特别是600多匹马跑起来的时     侯,那情景更是壮观,那真是有万马奔腾的感觉。   巴克西牧场是定居的牧场,有固定的草场,游牧是不准进入的。突然有一天进来三户游牧的,他们都是放羊的,他们放的羊总数大约有2000只左右,于是派我们两个人和巴克西牧场革命委员会的副主任刘英同志一同前往,做说服工作让他们马上撤出去。我们一行三人来到牧民临时居住的草场,主人很热情迎接了我们,进入蒙古包以后我们按规矩坐到我们应该坐的地方,主人看到非常高兴,马上就把我们当成贵宾一样,主人告诉家人立即送上来吃的东西。我们说明来意,主人马上答应第二天撤出,我们起身要走,主人说什么也不让,只好客随主便,吃的是热呼呼的手把肉,喝的是香气扑鼻的奶茶。还喝了点烈性白酒,不过白酒不敢多喝,因为部队有纪律。当然吃完喝完以后 交给主人每人2角钱半斤粮票。在出来的时候门口有三位天津16中的知识青年等着见我们,她们是二年前上山下乡来到来到这里的,看见我们解放军好像见到了亲人,我们牵着马一边走一边谈,说出来她们在这里的好多心里话,说道激动时一边说一边流泪、、、、、她们一直送出我们好远,聊了好多话题,我们分手以后骑马跑出很远她们还站在那里,从哪以后他们经常到巴克西看我们。每次到我们军宣队我们热情的招待她们,现在他们在天津生活的一定非常好。

草原上的人们性格是豪爽的、为人是正直的。我在草原上结识了好多朋友,他们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在巴克西的时侯,每天没有事的时侯,我都会站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坐上一会,看着放牧的羊群、马群、牛群、每到这时候大脑里什么也不想,尽情享受,那种感觉真是太美了,离开巴克西以后再也找不到那种感觉了。我现在有时侯经常想起这种感觉,有机会真想再去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感觉。
  

【原创】老照片的回忆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Weblog】


       上面这张照片是1969年3月份照的,这是我们新兵训练结束分配到老连队照的照片,从左至右顺序是雷功文【11连付连长】、我、赵海涛、福成。这张照片照完之后有很多战友有意见了,那个年代照一张照片非常困难,因为那天连长就找我们3个人照相,可能是嫉妒吧,现在连长在湖北省的竹山县城,一直没有办法联系上,赵海涛已经在8年前去世了。

在长期的作战、训练和执行其它艰巨复杂任务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敢打、善打硬仗的勇猛、顽强作风。如果说这种作风植根于全体官兵磐石般的团结,那么,“战友”这一亲切的称谓,所产生的感情效应,则是这种团结的一种源泉。在这支部队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处充满着浓浓的战友情,而这种战友情是人民军队本质的反映,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其他军队区别的标志之一。 
       战友情不囿于时空的限制,而接受时空变化的检验。战友情是杯白开水,虽然清淡却能解渴; 战友情是碗老咸菜,虽然平常却韵味绵长。战友情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战友情是寒冬里的一缕阳光,是秋雨中的一把小伞,是生日时的一束鲜花,是夜行中明亮的恒星。 
  战友情是寒冬里的一缕阳光,是秋雨中的一把小伞,是生日时的一束鲜花,是夜行中明亮的恒星。回首我们的人生经历,最让我们引以自豪的是:我们曾经是军人,在祖国海防第一线,与海浪为邻,与艰苦相伴,为保卫祖国奉献了美丽的青春年华。岁月虽然凝固了太多的酸甜苦辣,但眼前莺歌燕舞的新画卷,分明闪烁着军人的光彩。军旅生涯盛满了战士的汗水和辛劳,也飞扬着战士的欢笑和激情。每当我们想起那严格训练的日日夜夜,那实战演习的激越场景,那挑战极限的响亮呼喊,那充满诗意的军旅生活,我们就激动不已,内心里涌流着神圣的情愫。 
  战友情,是哨位下的两个身影,是上下铺的切切私语,是花丛中的促膝谈心,是队列行进中两颗跳动的心!

 

【原创】老照片的回忆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Weblog】

 

这张照片是我在1970年在辽宁省沟帮子照相馆照的。那天是9月1日我去营部送统计报表,我是从施工现场直接去的,我穿的服装是施工作业服,袖子已经有好几个地方做了缝补,照片上看不到。

在沟帮子发生的事情和故事有很多,我在博客上我在铁道兵的经历栏目里面有二片文章我的房东和沟帮子见闻里面做了详细介绍,有机会我要去沟帮子看看我们的房东。

 沟帮子是个退海之地,早先年没有“沟帮子”这个地名。在清代末年,人们管这个屯叫“坑沿”。后来老百姓为庆贺闹河灯这帮小伙子除掉恶霸“大尖头”的胜利,把“炕沿”这个屯子名改为“沟帮子”。意思是沟沿的一帮子,一直延用到今天。沟帮子历史上就是辽西地区的商贾云集之地。、 沟帮子熏鸡、沟帮子水馅包子源于清光绪年间,工艺考究,口味上乘,蜚声四海,历久弥香;沟帮子火车站历史逾百年,是通往关内外的咽喉要道;沟帮子铁路中学的旧址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地。丰富的自然资源、浓厚的历史底蕴与开发区的发展规划和建设者的远见卓识有机结台,使古老的沟帮子跻身于“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之列。 

【原创】老照片的回忆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Weblog】

 

上面这张照片是我在齐齐哈尔照相馆照的照片,当时我们13个人是第一批从大兴安岭出来到辽宁省沟帮子附近的营盘大队,我们的任务就是为大部队来辽宁省之前打前瞻。

 我们一行在齐齐哈尔火车站停留2个小时,江苏省的一个老兵突发奇想,提出咱们在齐齐哈尔照一张照片吧,但是由于我们有行李和武器装备必须得有人看着这些东西,结果让谁看着谁也不同意,没有办法我出了一个馊主意让连长看着这些东西,连长也不同意,我说让谁看着这些武器装备你连长也不会放心,这样的话只好你连长看着了,这样一是我们放心二是你当连长的就更放心了。

 因为时间紧迫我们一路跑着去了齐齐哈尔火车站附近的一个照相馆,我们每个人照了一张,最好我们又照了一张集体照片,下面这些资料是我的一篇【沟帮子见闻】的主要内容。

 我们3041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9师所属第45团的番号,来沟帮子前在驻地在大兴安岭塔河地区嫩林线施工作业。沟海铁路全线贯通后,由于沟盘区间线路标准低,建于70年前的桥墩陈旧并出现裂纹倾斜和下沉不良现象且钢梁腐蚀严重,因此7月1日开始对沟盘铁路大修改造(第二期工程)。除利用原来线路的三座桥梁外,其余部分全部重建,新建长435.7米的西沙河、绕阳河大桥;长158米的四座新桥;长431米的34座涵洞、线路3个站场配套工程,要求1970年12月新沟海铁路胜利通车。

沟海铁路西起沈山线沟帮子车站,东至大线之唐王山车站,全长102公里(其中,沟帮子至盘锦32.4公里为旧线改造),是沈山、长大两条铁路干线的重要联络线。对保证战时铁路运输畅通,进一步改善沈山、长大铁路的运输状况,加速渤海油田和盘锦地区的开发建设,都有重要意义。主体工程于1970年3月正式开工,1970年6月全线铺通。修建辽宁省境内的沟帮子至海城铁路,是人民子弟兵为推动驻地经济发展,方便人民群众生活的又一项重要工程项目。1970年,我们铁道兵九师,沈阳军区驻辽南某部4个团等单位共 5万余人组成筑路会战大军,他们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出色完成了赋予各自的工程任务。至同年12月末全线贯通,共完成路基土石方270万立方米,桥梁30座3243.39延长米,涵洞121座1559.39米,铺轨105.031公里,通信线路466.33对公里,并改造3座旧桥梁。
        限于当年历史背景,“3041”、“3125”“3149”、“505”...一支支人民军队,严格执行的保密纪律,没有人知道他们从那里来,转移到那里去,只留下了番号。铁路两侧村屯的老乡不会忘记,这座城市最原始的市民不会忘记,这座城市的历史也不会忘记:借住的官兵为老百姓担水扫院,帮大伯大娘盖房铲地,我们3营驻地沟帮子,我们连队是在沟帮子附近的营盘大队,住在老百姓家,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我的房东】详细的从另一个角度介绍了当时的情况。我当时在连队是统计员经常在沟帮子和营盘大队之间往返,因此对沟帮子那个地方非常了解。

我们 3营驻地沟帮子为及早投入施工9月17日9时--20时,仅用10个小时集结220人挖开了530米施工便线,为五七农场孙家桥整个工程开工创造了有利条件.1970年12月初,铁45团胜利地提前完成沟海铁路国防战备作业,于1970年12月中旬整装悄然撤离沟帮子,开赴辽西建设“713”战备工程。

【原创】老照片的回忆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Weblog】

 

上面这张照片是我们在辽宁省西部地区的凌源县杨仗子军事训练的照片,这张照片的时间好像是在林彪913叛逃事件的那一年照的。在辽宁省西部地区的凌源县杨仗子我们打通了一座接近1000米的隧道,劈开一座山,建设了一座接近100的大桥

这3项工程我都参加了,在1000米隧道的施工中我不幸负伤,辽宁省喀左县城3335医院治疗了1个半月,我的博客里面有一篇【一封慰问信】就是在我负伤在3335医院连队给我的慰问信。在劈开一座山 的施工中出现了一次严重的爆破事故,我的博客里面有一篇【我经历的辽西爆破事故】的文章,文章详细介绍了那次事故发生的经过。在兴建大桥施工中我们班是架子工班,我们谁也不会架子工,我们3营的营长培训我们不到1个小时就上任了,下面顺便介绍一些铁道兵的过去。

1953年9月,中央军委决定组建铁道兵领导机关。9月9日,中央军委命令:“志愿军在朝鲜的6个铁道工程师,正式划归军委系统,与铁道兵团现有的4个师、1个独立团,统一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从此,铁道兵正式作为一个兵种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   1953年12月25日,毛泽东专门接见了即将出任铁道兵司令员的王震,并亲笔为《铁道兵》报题写了“铁道兵”三个大字;1954年元旦,朱德也为《铁道兵》报题词:“为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铁道兵而奋斗!”   1954年2月28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签发命令,任命王震为铁道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3月5日,铁道兵司令部正式在北京成立,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工程部、后勤部、干部管理部和计划处、军法处、财务处。   铁道兵司令部成立时,编制10个师、1个独立团、1所学校、2所文化速成中学,兵力10万人。铁道兵后来发展到3个指挥部、15个师、3个独立团、2所院校,总兵力达到40余万。   铁道兵司令部成立后,根据国家的经济实力和铁路修建的任务,中央军委又多次对铁道兵进行了扩编和缩编。   1956年1月下旬,铁道兵司令员王震与铁道部部长滕代远签订了《铁道兵执行国家15年铁路建设远景计划》协议书。按照这个计划,铁道兵将新建铁路63条,总长为23313公里,占全国新建铁路的42%;修复铁路7条,总长为965公里。   8月24日,国防部批复铁道兵成立两个军,分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一军、第二军。据此,1956年9月1日铁道兵第一军正式组建,解放军铁道兵从此有了军的建制。当年11月23日,铁道兵第二军开始组建。在筹建过程中,1957年4月6日,国防部又发布命令撤销了铁道兵第二军的番号。为此,铁道兵第二军停止了组建工作。   1959年初,国家开始缩减基本建设规模,许多铁路建设工程缩减规模,有的停建。6月20日,总参谋部批准铁道兵进行整编,定额为12万人,下辖11个师、2所学校。铁道兵领导机关总称“铁道兵兵部”。   1962年5月,国家把修建森林铁路、公路的任务交给铁道兵,于是铁道兵又进行了扩编。   1962年11月11日,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召开会议,对铁道兵的性质、编制体制等问题做了重要指示。周恩来说,铁道兵9000人的师,出工不到5000人,每年工作不到200天,这样怎么行呢?军队搞建设也要为国家积累,要从性质、编制上彻底加以改革。铁道兵要按修铁路的工程部队性质确定编制、工作制度。   会上,周恩来传达了毛泽东对铁道兵的意见:“铁道兵是工程部队性质,无论平时、战时,都是执行工程任务,是工程部队,不是战斗部队。”周恩来针对铁道兵官多兵少、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时间占用多,施工时间短等问题指出,铁道兵军官比例应该是10%,新兵训练3个月,与作战部队应有区别,每年施工220天,还应该再多一些。   12月20日,中央军委为铁道兵增补10万新兵。4个铁道师各组建一个线路隧道团。铁道兵参加的林业工程主要在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三省区。此时,铁道兵的总兵员达20.4万人。   1964年5月30日,铁道兵司令部向周恩来报告铁道兵扩编10万人修建林业铁路的情况和体会。报告说,铁道兵经过精简整编,军官比例由22.1%降到9.95%,生产人员比例由72%上升到81.4%,年施工可达240天。看了报告,周恩来非常满意,并做了如下批示:“修成昆路主席同意。朱委员长提议使用铁道兵修。”三个多月后,铁道兵又迎来了大扩编。   1964年9月18日,为加速国防工程和西南地区铁路建设,中央军委批准铁道兵扩编14.4万人,总兵员达到37.2万人,共有13个师、60个师属团,3个独立团。其中5个师担负成昆铁路建设。


【原创】老照片的回忆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Weblog】

上面这张照片是我在1000米隧道的施工中我不幸负伤,辽宁省喀左县城3335医院治疗了1个半月,这是我快要出院之前照的这张照片,在照这张照片的时候非常有意思,在喀左县城里面只有一家小的不能再小的照相馆,我们和照相馆的老板商量很长的时间,因为我们提出去河边照相,老板说他从来都是在照相馆屋子里面照相没有在完美照过照片,商量来商去最后我是付出一盒大前门的代价照相馆的老板才去河边给我们照相。

我在3335医院治疗了1个半月期间,收到了很多信笺,我去年整理我的整理时发现当时我们连队给我的一封慰问信,下面是慰问信的全文,很有当时那个年代的政治色彩。

 毛主席语录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孙永甫同志,你好

 在举国上下一派欣欣向荣的大好形势下,在九大团结胜利的旗帜指引下和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九大和九届一中全会、元旦社论提出的各项战斗任务,在认真读书,开展反骄破满,批修正风的精神鼓舞下,在掀起在抓革命、促产生、促工作、促战备、备战备荒为人民,要拥政爱民、解放军学全国人民的新高潮中,我们满怀革命胜利的喜悦,满怀无限忠于毛主席的心情,以革命的豪迈步伐迎来了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春节。在这个传统节日既将到来之际,首先让我们满怀革命的豪情、以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共同敬祝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

春节即将到来,我们全连同志准备以实际来欢庆这个伟大的传统节日,但你受伤住院,不能和我们一起共同欢庆这个伟大的传统节日,为此我们党支部表示向你至以节日的亲切慰问,祝你在节日里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你入伍以来,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坚持认真读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认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服役态度端正,能正确摆正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在新形势下你能紧跟毛主席伟大战略部署,你在伤病折磨下丝毫动摇不了你为革命的信心,忠于毛主席的红心,你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向伤病做坚决斗争,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我们全连同志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全连同志纷纷表示坚决向你学习,学习你为革命大无畏的精神,学习你为革命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坚决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各项战斗任务,进一步落实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三线建设要抓紧的一系列最新指示,沿着九大团结胜利的路线乘胜前进,为加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为支援世界革命彻底消灭埋葬帝修反贡献我们的一切力量,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争光,为伟大领袖毛主席争光。

我们党支部希望你在医院安心养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刻苦的读毛主席的书,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提高三两斗争觉悟,用毛泽东思想战胜伤病,争取早日恢复身体健康。

关于连队的情况,向你介绍一下。

 当前部队正在搞军事训练,大概春节前结束,春节后就是政治教育了,打靶、投弹都在春节前,我们连军事训练不错,10号在我们连开现场会。

 最后祝你节日身体健康、生活愉快、一切顺利。

 

 至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战斗敬礼

                        十三连党团支部

                                    于1972年2月10日

        

【原创】老照片的回忆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Weblog】

 上面这张照片是我在1990年拍照的,这座铁路桥是当年建设兴三铁路时我们三营十一连建设的。我们铁道兵担负铁路工程保障任务的专业兵种。一般包括线路、隧道、桥梁、建筑、舟桥、通信工程等部队。战时,担负战区的铁路抢修、抢建任务,保障军队的机动和作战物资的输送;对决定弃守地域的铁路实施遮断,迟滞敌人的行动;必要时实施铁路运输军事管理。平时,主要参加铁路建设和国防工程施工。

在照片上的我身体后面的那个桥敦是我亲自建设的,当时我们排就是负责这个桥敦的全部施工。我们班是架子工班,这个工作我们谁也不会,我们三营的营长亲自培训,现在说出来可能都没有人相信,一共培训了半个小时,我们班就立马上任了,真是万幸,天天高空作业非常危险没有出现伤亡事故,当时轻伤是经常出现的,有一句话轻伤不下火线,这个桥敦我是记忆犹新,

排这张照片是我1990年1月份出差的时候特意让我的司机开车到了这个地方,

【原创】老照片的回忆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Weblog】

 

 1969年1月18日我们在单位的武装部换上了新 军装,那个年代人们对解放军的服装是非常羡慕,谁有一套解放军的服装那是相当了不起的,

 换上新服装的5个新兵到单位的大门口照了一张5个新兵的合影照片,就是上边的这一张,这是一张非常值得保存的一张黑白照片。

1969年1月19日下午4点30分单位召开全厂职工大会欢送新兵入伍,在欢送新兵入伍大会上,领导给每个新兵增送了一枚毛主席像章,领导在会上讲话,说了很多鼓励我们新兵的话,接兵部队的首长毛风友医生代表接兵部队讲话,会后放映了当时那个年代热播的电影【红灯记】。

1969年1月25日下午1点单位武装部的领导和同志把我们5个新兵送到佳木斯少年宫集合,集结完毕以后220多个新兵列队出发步行前往火车站。那天是冬季腊月初八,天上下着大雪,大街二测全是欢送的人群,气氛非常感人,到了火车站我和父母大哥匆匆忙忙的见了一面就上了火车,当时也不告诉我们往哪里走,我们凭着感觉火车一开始是往西边走,后来就感觉是往北边开了。

【原创】老照片的回忆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Weblog】

【原创】老照片的回忆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Weblog】

看到这二张照片我就想起了1986年的拉萨之行,那一年我们在总后勤部油料部负责全军各大军区、陆海空三军的油库防爆电机的改装升级任务,这项改装升级任务总后非常重视,我们用了三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项任务。

1986年的冬天我连续接到了总后勤部油料部三封电报,改装队在青藏高原的五道梁由于高原缺氧受阻,我们陆续派去的8个人只剩下2个人,在这个季节高原上的暴风雪马上来临,暴风雪一来大雪封山交通受阻就无法完成任务。我立即带领三名身体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师傅去执行这项任务。

                  一   总后油料部接受任务

 我们一行四人到了北京以后立即到总后勤部油料部报到,油料部的庄国培助理接待了我们,他告诉我们青藏高原即将大雪封山,他们和首长非常的着急

,他让我们有个思想准备,他重点向我们交待了完成这次任务的重要性,总后勤部的首长对这次任务非常重视,经常过问工程进度情况,他同时还向我们交待了安全的重要性,我当时深深感受到这次的任务不同于其他任务,我当天晚上基本上一夜不能入睡,都在考虑完成这次任务细节。

                  二    西宁-格尔木

 第二天我们从北京去了青海省的省会西宁,到了西宁机场西宁兵战部的首长和同志早已在机场等候着我们,为了节省时间晚上我们一边吃饭一边交待任务,晚上我们在兵战部招待所住了一宿,第二天我们坐火车从西宁去格尔木,一路上的景色好凄惨,没有人烟、一片荒凉,火车上没有餐车到了途中的叫德令哈时火车上的乘务员出来了告诉我们在德令哈停车一个小时可以下车吃饭。正好我们肚子也饿了我们急忙下车找饭店,找了好半天一个饭店也没找到,原来想吃饭就在道边买,我们几个走了一圈也没吃上饭,不是我们挑好吃的就是买了你也吃不下去,时间也快到一个小时了我们只好饿着肚子上了火车,晚上到了格尔木,总后管线团的团长和参谋长非常热情的接待了我们,晚上为我们的到来举行了丰盛的晚宴。我当时就有缺氧的感觉,结果晚间就出事了,半夜我们同行的四人其中一位上厕所摔了,后背摔了一道大口子,早上起床一看又有一位脑袋浮肿了,我一看这种情况于是当机立断,我马上通知成都军区油料部的邱助理,将这二名同志派到成都军区参加改装升级工作,我和王师傅去西藏。管线团的领导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配备了二台车,由温建忠参谋长亲自带队去西藏,我们当天就上路了,开始了我们的青藏公路之行,我们第一站是鬼门关之称的五道梁,到那里和我们二位同志会和。

                     三   翻越昆仑山

我们用了一天的时间才到了昆仑山口兵站,晚上在一个输油站吃饭,非常热情,给我们准备了10多个炒菜,真是不错,味道美极了。我们还喝了白酒,白酒喝完又喝了色酒,我们都非常高兴,站长告诉我们晚上早点休息,明天翻越昆仑山,晚上我兴奋的没睡多少觉,我把照相机的胶卷都上好了,准备在昆仑山上照相,天一亮我们就开始翻越昆仑山,昆仑山的景色特别美,厚厚的冰雪,由于高原缺氧汽车速度很慢,这正好遂我意,汽车一边开参谋长一边给我介绍昆仑山的景色,我开玩笑的和参谋长说你是非常称职的导游员,到了昆仑山的顶峰我让司机把车停下,我们在昆仑山上照了好多照片,留做纪念。

                   四      鬼门关五道梁 

翻过昆仑山之后我们的下一站就是鬼门关五道梁,快到五道梁泵站的时侯,我们单位的那二位同志早已在道边等侯我们了,我下车一看这二个人没孩子样了,穿着的工作服满身油污,说话也没力气,他们来了这么多天还是不适应高原缺氧的环境,我和他们到了工作现场,别说干活就是走路都没力气,当天晚上我给他们开会,如实的把总后油料部的指示和要求说了一下,同时我也说了我要和他们一起工作,一起到西藏。我在五道梁真正的体会到了工作的难度,晚上躺在床上脑袋像裂开一样疼痛,干脆你就别想睡觉,

                   五      难忘的唐古拉山

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是我们所经青藏线的最高点。气温很低,有点头疼,走动起来有些气喘。  

西藏之行        【原创】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

                                                                                                                                                                                                                                唐古拉山是我在中学上地理课的时侯知道的,也是我向往的一座山,到唐古拉山泵站的当天晚上泵站首长宴请我们,喝酒时告诉我们由于海拔高部队有规定不容许喝白酒,我们喝了点色酒。第二天我们在参谋长的带领下开始翻越唐古拉山,唐古拉山的景色更是迷人,在海拔4600米的时侯我开始有了高山反应,话也说不出来了,到海拔4800米的时侯我由于严重缺氧休克了,后来听参谋长和我说,我们单位那几个同志要求返回,参谋长说你们要是想让他活就得继续往前走,很快翻越了唐古拉山顶峯,降到海拔4600米的时侯我才醒过来,我非常后悔没有留下唐古拉山的照片。

                     六    青藏公路见闻

青藏公路没有川藏公路险要,但是景色非常迷人,有几段路还是相当险要的,经常看见翻到山涧下面的汽车,那情景真是惊心动魄,汽车行驶到最危险地段我把眼睛都闭上了,现在想起了我浑身都在颤抖。一路上我们边走边工作,虽然辛苦但还算顺利,在青藏公路上我们走了15天,到过昆仑山口、五道梁、唐古拉山、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我们最遗憾的是路过可可西里时没有看见藏羚羊,一路上没有看见树,快到羊八井时我们才看见了树,在路上让我最感动的就是那些去拉萨大昭寺朝拜的藏民,三步一叩首的一直磕到拉萨大昭寺,真是让人感动,这种壮观的场面在青藏公路上经常见到,一般情况下都是一家一家的,全家大人小孩累了就在道边休息,饿了就在道边吃,困了就在就在道边睡,通过这件事我真正理解了什么叫信仰。

                                        七        美丽的羊八井

西藏羊八井地热旅游区历史文化

拉萨的地热资源非常丰富,最著名的就是羊八井地热蒸汽田。

  羊八井地热位于拉萨市西北90公里的当雄县境内,方圆7000公里。温度保持在47.C左右,是中国大陆上开发的第一个湿蒸汽田,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热发电站。

  羊八井地热的地热资源非常丰富,分布有规模宏大的喷泉与间歇喷泉、温泉、热泉、沸泉、热水湖等。温泉矿物质含量高,浸泡洗浴可治疗多种疾病。

  融融热流的羊八井蒸汽田在白雪皑皑的群山环抱之中,这一完美的契合,构成了世界屋脊上引人入胜的天然奇观。因而,羊八井地热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胜地。

                    八             雄伟的布达拉宫

到达西藏的拉萨以后艰巨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参谋长和我商量让我们在拉萨玩三天,第一天安排我们参观布达拉宫,早上我把他们几位找到一起,告诉他们都换上干净衣服,交待了一下参观布达拉宫的注意事项,重点强调了一定要尊重少数民族,布达拉宫真是壮观,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我们在布达拉宫参观了6个小时还没有看完,大家也太累了,我说你们等着我,我有一个地方必须去,那就是文成公主的像,看完以后我们到了布达拉宫的上边,在布达拉宫上边往下一看拉萨一览无遗 ,天上的白云好像伸手就能摸到,真是仙境一般。后来我们又去了八角街、大昭寺等名胜古迹,给我们安排的参观地点叫天葬台,我因为其他原因没有同意去,第三天晚上我和王师傅就去了贡嘎机场,乘坐军航去了成都军区。

    我的拉萨之行还有好多所见所闻让人难以忘怀,永远不忘的拉萨、永远不忘的布达拉宫,永远不忘的昆仑山、永远不忘的唐古拉山、永远不忘的朋友。 

西藏旅游必知的17个禁忌应该牢记心中

冲锋衣、登山鞋、牛仔裤、遮阳帽、黑墨镜、大背包……在每年的旅游旺季,街头到处都能看到这种十足都市时尚派头的游客。近年来,“冬游西藏”的大力宣传。不过去西藏之前,应当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下面是去西藏旅游必知的17个禁忌应该牢记心中,免得到时候尴尬。

西藏之行        【原创】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

1、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啦"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坐,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2、藏族最大的禁忌是杀生,受戒的佛教徒在这方面更是严格。虽吃牛羊肉,但他们不亲手宰杀。藏族人绝对禁吃驴,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3、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

4、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5、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6、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信仰苯教的则从右边绕行。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7、经筒,经轮不得逆转。

8、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9、进寺庙时,忌讳吸烟、摸佛像、翻经书、敲钟鼓。对于喇嘛随身佩带的护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更不得动手抚摸;在寺庙内要肃静,就座时身子要端正,切忌坐活佛的座位;忌在寺院附近大声喧哗、打猎和随便杀生。

10、忌用单手接递物品。主人倒茶时,客人须用双手把茶碗向前倾出,以表敬意。

11、忌在拴牛、拴马和圈羊的地方大小便。

12、忌用有藏文的纸当手纸或擦东西。

13、进入藏胞的帐房后,男的坐左边,女的坐右边,不得混杂而坐。

14、忌将骨头扔于火中。

15、藏族家里病人或妇女生育时,门前都做了标记,有的在门外生一堆火,有的在门口插上树枝或贴一红布条。外人见到此标记,切勿进入。

16、藏族一般不吃鱼吓、鸡肉和鸡蛋,不要勉强劝食。但现在这类饮食习惯已有很大改变。

17、每人均有凶日和吉日。凶日中,一切事情都不能做,只能在家里念经或出去朝佛。人们相信藏历的每一个地支终了、第二个地支开始时是一个凶年,如每个人的13岁、25岁、37岁、49岁(以此类推),都是凶年或"年关",要特别小心,只有多念经、放布施才能避免灾难。

【原创】老照片的回忆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Weblog】

【原创】老照片的回忆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Weblog】

 上面这二张是我在九寨沟照的照片,那是1989年去成都开会,行业会议安排我们用6天的时间去了美丽的九寨沟,这6天的时间住宿一天换一个地方。

从成都到九寨沟要坐8-9个小时的汽车,经都江堰-汶川-茂县-松潘-川主寺-九寨沟,全长有400多公里,且还要翻几座海拔3000米左右的大山,如果是在冬季三九天开汽车去,山的阴面路上就有结冰,会让汽车打滑,很考司机的手艺。加上一路上都在建水电站,道路状况十分糟糕,因为在水电站建立好以后,这里的路面都会在水线以下了,因此没有必要再修理这一条路,在半山上,新的高速公路正在建立,很快就要通车了。因此在从都江堰到汶川的这一条路上就象是坐过山车一样的颠簸,只能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前进,还可能遇上堵车,还好,在冬天很少有人自驾车去九寨沟冒险。

在过了茂县以后就开始爬山,当爬上山以后,就可以看到1933年的一次大地震制造的一个深深的凹地--叠西海子,在这里的海子底下连同地震被埋的一座小镇有一万多的人口,都在那一次地震中被沉落在了地的深处,并被两边垮塌的山体埋葬了,然后这里就形成了深60多米的连着的3个湖泊,民族地区把这样的湖泊称为海子,这个叠在一起的三个海子的储水量很大,因为水很深,据说如果这里发生了决堤就会把成都平原全部淹没。

再往前走,就到了松潘县城,那里是红军曾战斗过的地方,松潘县的城墙十分壮观,几乎可以跟长城比美,这样的城墙打防御战是易守难攻的。在松潘县境内建立了红军纪念馆,红军塔,和红军石雕群象,在太阳光的照耀下,红军塔上用黄金包裹的红星闪闪的发光,据说旅游新项目--“沿着红军走过的路”的红色之旅马上就要开展了,这样人们就可以沿着红军长征走过的路来到阿坝和松潘,看到雪山草地,因为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大部分都在四川境内。

才下了两场雪,把到处都铺上了白色,在拍过电影“西游记”和“自古英雄出少年”的地方:盆景滩、小磨房等全都是白雪,熊猫海里全部都是冰块,已经结冰了,海拔3500米最高的长海更是结成了一片厚厚冰块,但是其他如箭竹海,珍珠滩,孔雀海,五彩池,却没有结冰,珍珠滩下面的瀑布上有大块的冰凌和冰雪蘑菇,还有若日朗瀑布也是一样的冰雪冰凌加流水,十分壮观。知道“若日朗”这个藏族语言的含义吗?就是帅的意思,要说小伙子帅,可以说,你很“若日朗”!

【原创】老照片的回忆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Weblog】

 

美丽的九寨沟常被冠以童话世界,人间仙境,人间天堂的美称,由此可见九寨沟风景的神奇魅力。美丽的风景少不了美丽的传说,被誉为童话世界的九寨沟传说也同样美丽。九寨沟有重重的山峦和茂密的森林,有彩色的湖泊和奔涌的飞瀑,还有各种鸟类和珍禽,九寨沟中任何一景,看似都有如一幅优美而出色的图画一般。为什么九寨沟的风景如人间天堂?关于九寨沟的传说为我们了解美丽的九寨提供了原始的解释。

九寨沟景观的奇特之处首先在于它有108个清澈的海子(当地人习惯称湖泊为“海子”)。传说在十分遥远的年代,神女沃诺色姆的情人剽悍的男神达戈送给她一面宝镜,沃诺或许是太高兴了,竟不慎失手把宝镜摔成了108块,而这108块碎片便成了108个被称为“翠海”的彩色湖泊。

“九寨归来不看水,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沟的水,哪是这句话能够概括得了的呢?好山好水见过无数,但九寨还是给了我强烈的心灵震撼。

 九寨沟景区以三沟一百一十八海为代表,包括五滩十二瀑,十流数十泉等水景。早晨的空气特别清新,晨露还未散尽,盆景海的水很浅,一棵棵小植物长在水里,浅滩布满了白杨、杜鹃、松柏、柳树,水在滩上林间流过,滩中的树木风姿飘逸,千姿百态,水色碧莹,如翡翠花盆,树在水中长,水在石上流,整个景色如一座巨大的盆景。栈道由木板搭建,靠着山边顺势往前,走在上面,一边依山,一边傍水,绿树参映,蓝天白云。曲折蜿蜒的栈道上,只有我们几个人,拥有着这一处好山好水,而且是一步一个惊叹。一株株老木倒入海内,枝干没入水中,被钙化了的树隐隐透出乳白色的身影,仿佛一条长龙,静卧水中,钙化了的侧枝,恰似游龙的足爪,栩栩如生。这充满动态的静止,使人荡气回肠,感觉到一种原始的美。在这似断似续的幽径中穿行,那保留得完好的古藤,透示着原始气息的苔藓层,以及众多隐名埋姓的珍贵植物,令人目不暇接。

九寨的水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她的每一个海子都透出不同的颜色,其原因是碳酸钙结晶让不同矿物质沉积。最喜爱的火花海位于双龙海与卧龙海之间,湛蓝色的水面上,波平如镜。海子的四周是茂密的树林,湖水掩映在重重的翠绿之中,像是一块晶莹剔透的翡翠。当晨雾初散,晨曦初照时,湖面会因为阳光的折射作用,闪烁出朵朵火花。再往前是卧龙海,小巧玲珑的卧龙海是蓝色湖泊的典型代表,极浓重的蓝色醉人心田。湖面水波不兴,宁静和详,像一块光滑平整、 晶莹剔透的蓝宝石,美得让人心醉。

 每一个海子四周长满了各色花草树木,一片翠绿,美不胜收。最最喜爱的,还在最后。最饱满,最大的麦穗在尽头。

 九寨沟之行还有二个让我难以忘怀的事情,一个在都江堰的幸福餐厅,另一个就是松潘的雪山,这二个地方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发生了很多故事。

 在幸福餐厅进餐之前餐厅经理告诉我毛主席曾经在幸福餐厅 进过餐,并且告诉我是几号,在什么位置,我特意问餐厅经理 桌子椅子还是当年毛主席用过的吗,餐厅经理告诉我一般情况不安排,因为今天你们人多没有办法只好安排了。因为整件事情只有我自己知道,进餐时我就在毛主席当年在幸福餐厅进餐的位置,那天我喝了很多杯酒,一直喝的一醉方休。

在松潘我们特意去了当年红军攀过的雪山,当时在雪山的顶峰上我思绪万千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 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红军长征走过的川西北高原的松潘,对我来说是一个梦。一个遥远、深邃、令人神往的梦。

还是在孩提时代,我便对松潘产生了一种神往。故乡大别山老红军讲述的红军长征那一串串迷人的故事,为我那贫瘠而单调的童年涂抹了许多灿烂。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创造的人类生存史上罕见的生存奇迹,导致了我对这块土地的神往。一睹松潘雪山草地的风采,成了我的一个夙愿。

 公元前2100多年,这里属禹贡“梁州之域”。数千年来,松潘发生过许多有影响的历史事件,出现过许多传奇人物,可是,最为世人所关注的,是70年前的红军长征。从1934年6月开始,红军三大主力在这里先后会师,在松潘境内停留时间前后长达16个月,在雪山草地经历了长征途中最艰苦、最漫长、最危险的历程,演绎出一部威武雄壮的英雄史诗。

在为松潘雪山草地的美景赏心悦目之际,我们应该由衷地感谢松潘。就是这块被历代封建统治者作为“惩罚罪犯、流放人员”之地,在民族危亡、阶级矛盾尖锐的日子里,无私无畏地敞开自己热忱的怀抱,成为全国各路红军栖息转战之地,保住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在各路红军长征途中,红军滞留时间最长的就是在松潘的雪山草地。在这里,有5000多藏、羌儿女参加了红军,上万人参加各级苏维埃工作,人民支持红军牛、马、羊、猪等各类牲畜20万头、粮食300万斤。当年,中央和各路红军10余万人马驻扎在人烟稀少的松潘草地,粮食给养是大问题,在所有问题中显得尤为突出,它几乎威胁红军的生存。为了生存,为了使红军胜利跨过雪山草地,1935年7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在毛儿盖发布了《关于收割番民麦子问题的通令》,即将跨过雪山草地的红军将驻地周边地区尚未完全成熟的青稞麦收割了,用墨笔在木板上写下借据,插在收割的地中。这支队伍,“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从这里走向甘南陕北,扎根太行东西,映红了白山黑水,逐鹿于中原大地,跨过长江天堑,横扫琼州海峡,创建了新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党中央、红军是带着松潘的青稞麦走出雪山草地的。毛泽东后来 幽默地对斯诺说过:“这是我们唯一的外债,有一天我们必须向藏民偿还。”此情此景,让我想起这样一首诗句:一边是水,一边是火;一边凝固着干戈,一边流动着玉帛……。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庄重地向藏民等少数民族兑现自己的承诺,实行民主制度改革,一步跨越千年,这是政治上的礼物。在当年红军红旗猎猎卷过的雪山草地,如今的行政区划产生了一个纪念性名称:红原县,让人们记住,这里曾是红军长征经过的草地。为支持藏民族等少数民族经济建设,共和国更是做出多项支持性决策。不久前开通的青藏铁路,更是带着共和国对藏、羌等少数民族的感谢,带着对红军死亡将士的哀思,推动青藏高原跨入21世纪,沟通了青藏高原和内地呼吸吞吐的血脉。

 

 

在松潘县城北部元宝山山顶,竖立着一座雄伟的红军长征纪念碑。一位英雄的红军战士,一手高擎步枪,一手高举鲜花,面对如茵草地,背衬蓝天雪山,在夕阳下晔晔闪光。我从山脚往山顶一路走去,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经历过长征的红军将士的题词、各种主题雕塑向我展示着红军长征悲壮的征程和三军会师的胜利场景。在山顶红军塑像下,我看到壮观的雪山草地蜂拥而来,看到了松潘草地上风卷红旗如画,看到了长眠于青草之下英烈忠魂的微笑。

【原创】老照片的回忆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Weblog】

纪念碑文告诉我,为了今天,有多少红军将士的躯体铺垫在共和国繁荣富强的路基上,他们离开家乡梦断松潘的雪山草地,长眠于斯。虽然他们再也不会醒来,但他们的忠魂,早已化作雪山草地间的松涛和絮语,永远不会失去人们真挚的倾听。

【原创】老照片的回忆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Weblog】

【原创】老照片的回忆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Weblog】

【原创】老照片的回忆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Weblog】

【原创】老照片的回忆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Weblog】

【原创】老照片的回忆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Weblog】

【原创】老照片的回忆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Weblog】

 上面这是一组我在前苏联的照片,我在那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已经适应了那里的环境、那里的生活、那里的朋友。今天想起那段经历,还是记忆犹新。

  苏联 这个国家名字早已在这个世界的版图中不存在了,前苏联这个国家已经解体,分裂成十多个国家。1989年我应前苏联这个国家的一个很有实力的公司的邀请到了前苏联,和这家公司商谈技术合作、相互贸易的有关事宜。这次苏联之行有好多所见所闻让我难以忘怀,我就回忆这么几件事情和大家共享。

                                                                             一     国际大都市莫斯科 

 我是从北京坐了九个小时的国际航班中间不降落直飞莫斯科,飞机降落首先看到的是莫斯科机场,真是国际机场即宏伟壮观,又豪华气派。就是对外国人办手续太慢了,我们三个人办各种手续就用了一个小时,一直天都黑了,我们才走出机场,接我们的对方公司领导都着急了,因为他们在餐厅已经定了位置,我们急急忙忙的上了车。

莫斯科,也是俄罗斯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交通中心。莫斯科面积1081 平方公里,市区东西长30公里,南北长40公里,人口1047.3万人(2007年)。莫斯科建城于1147年,迄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是世界特大都市之一和欧洲最大的城市。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中部,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莫斯科和伏尔加流域的上游入口和江河口处相通。 

莫斯科位于俄罗斯平原中部、莫斯科河畔,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大莫斯科(包括环城公路以内地区)面积900平方公里,包括外围绿化带共为1725平方公里。地势平坦,仅西南部有捷普洛斯坦斯卡亚高地(最高点253米)。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582毫米,降雪量大,平均年积雪期长达146天(11月初—4月中),冬季长而天气阴暗。1月平均气温-10.2℃(最低-42℃),7月平均气温18.1℃(最高37℃)。全市绿化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3,是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从飞机俯瞰莫斯科,映入眼帘的是蓝天下葱绿的树丛和清沏透明的河湖,城市整洁干净。   

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

只有风儿在轻轻唱

夜色多么好

心儿多爽朗

在这迷人的晚上

……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优美的旋律经典了多少海枯石烂的山盟海誓、浪漫了多少比翼双飞的莺莺燕燕、唯美了多少旋续千古、情牵百年的琴瑟合鸣?曾几时何,一个小姑娘就有了女孩儿家的梦想:终有一天,要和他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共浴莫斯科郊外那清风朗月,共舞如水月光下爱的光环,一起去偷听那挤在我们中间、分享我们爱情的习习温柔的风儿,在向世界传递着怎样的红情绿意、花言鸟语……

 伴着醉人的旋律,怀揣馨香的故事,小姑娘真正置身在不是花园胜似花园的莫斯科时,她惊叹,那梦中景致真真儿是太美了!这座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市,在八百多年的风霜雪雨中镂云雕月、裁风剪雨,定格了多少华彩,凝固了多少经典啊。

 走在莫斯科的大街上,满眼是金碧辉煌的欧式建筑。那镏金的圆形屋顶雕梁画栋、鳞次栉比;现代化的摩天大楼和古色古香的楼台亭阁,相互映衬、别有洞天。

 而让人惊叹不已的还有莫斯科的街道。好宽敞!光隔离带就有我们的一条正街那样宽。真是地大物博啊。隔离带上种植了各种树木。其中苹果树最多。由于上下车道都是绝对的“背道而驰”,不用担心突然从哪儿来个飞车,所以,莫斯科的车速,那真叫一个“风驰电掣”。

 细数莫斯科的经典,著名广场红场当数第一了。

 带着如此的惬意站到红场面前时,却着实吃了不小的一惊:原来,红场,好小哦。它的面积和它的名气远远不成正比,这是我的第一印象。

 红场,俄语就是红色的广场。而红色一词的词根又含有美丽的意思,所以,红场也可以理解为美丽的广场。

 红场位于莫斯科市中心,临莫斯科河。广场西邻克里姆林宫,北面是国家历史博物馆,东侧为国立百货大楼,而南部则是著名的圣瓦西里大教堂。而在靠宫墙一面的中部则是列宁陵墓。列宁墓的地面则为检阅台,检阅台两旁是观礼台。

 红场并不像我国的天安门广场那样的宽广、平整。而是有着一定的坡度。地面也不是像天安门广场那样的花冈石铺就、大气而华贵,而是用赭红色方石块铺成,不是机器打磨得平平整整的,而是象哈尔滨的步行街一样,手工制造、自然天成的感觉。历经几百年的风霜雪雨的洗礼,那条石已经被无数的历史印记打磨得油光瓦亮了。走在上面,你能感受到一份历史的凝重。

红场位于莫斯科市中心,临莫斯科河。广场西邻克里姆林宫,北面是国家历史博物馆,东侧为国立百货大楼,而南部则是著名的圣瓦西里大教堂。而在靠宫墙一面的中部则是列宁陵墓。列宁墓的地面则为检阅台,检阅台两旁是观礼台。

 红场并不像我国的天安门广场那样的宽广、平整。而是有着一定的坡度。地面也不是像天安门广场那样由浅粉色的花冈石铺就、大气而华贵,而是用赭红色方石块铺成,不是机器打磨得平平整整的,而是象哈尔滨的步行街一样,手工制造、自然天成的感觉。历经几百年的风霜雪雨的洗礼,那条石已经被无数的历史印记打磨得油光瓦亮了。走在上面,你能感受到一份历史的凝重。

 红场斜坡儿上,正对着我们视线的,是一组由大小九座教堂组成、建筑风格极其精致的彩色建筑群,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圣瓦西里大教堂,也曾叫做圣母大教堂、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等。该教堂建筑群通体是用红砖砌成、白色石构件装饰,穹窿顶部为闪烁的金色,配以鲜艳的红、黄、绿三色,异彩纷呈、美仑美奂。它的中间部分是一个带有高大尖顶的教堂冠,那是主教堂的塔冠,而其它小些的八个教堂的带有不同色彩和花纹的小圆型冠顶则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它的周围。九个金光闪闪的洋葱头状的教堂顶,以极其协调、精致的错落呈现出了高低、形状、色彩、图案、装饰各不相同的穹窿,可谓是绝妙无比。这是伊凡大帝为了纪念1552年战胜喀山鞑靼军队而下令修建的。据传,伊凡大帝为了世上不再有这样美丽的教堂,残忍的弄瞎了建筑师的双眼。于是,世人眼中的经典竟成了建筑师鬼斧神工、匠心独运的千古绝唱。

 我听着这样的讲解,再去看那红艳艳的建筑,竟感觉到了一股股血醒的味道沁入了我的心,我想像着那建筑是因为染了建筑师的鲜血而喷薄出了绝代的艳红。

 而沿着圣瓦西里大教堂南面的瓦西里斜坡一直走去,就可以到达幽静的莫斯科河畔了。

 莫斯科河全长502公里,横穿整个莫斯科市。莫斯科就是因此而得名。

 而在红场的西侧、克里姆里宫宫墙的正面,就座落着世界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导师列宁的陵墓。列宁墓并不是天天开放,而是一周只开放三天。我们去的那天刚好开放日,于是,我们急忙买了门票,办理相关的参观手续,跟着井然有序的队伍前往瞻仰。

 参观检查是相当的严格。不允许携带任何包裹之类的物品,相机和摄像机等也坚决在禁止之列。

 列宁墓一半在地下,一半露出地面,整体建筑是由阶梯状的三个立方体、黑红两色大理石和花岗石建成。墓前一块重达六十吨的碑石上刻有“列宁”的名字。沿着黑色大理石台阶往下走,伴着越来越冷的空气,就进入了陵墓中心的瞻仰大厅。身高159的列宁,身着黄色上衣,胸前佩戴一枚红旗勋章,静静的躺在水晶棺中,安祥而从容。脸和手都由特制的灯光照着,十分的清晰。水晶棺内铺有前苏联的红色党旗和国旗。

 整个瞻仰大厅是那样的小而静。却又是那样的庄严肃穆。列宁在十月、列宁在一九一八……那些儿时熟悉的电影镜头又浮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

 距列宁墓不远,是列宁博物馆,里面珍藏有列宁的遗物和列宁的传记等。

 在列宁墓和克里姆林宫墙之间,是前苏联其他领导人、共十二人的的墓地。像我们熟悉的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契尔年科等。他们的遗体也是不火化的。

 相当有趣的是,在列宁墓的上面,就是一个检阅台。每当有重要仪式时,领导人就站在列宁墓上观礼指挥。俄罗斯人为什么要如此修建,其意义不得而知。我想大概是后生代领导人们都想受到列宁灵魂光辉的照耀吧。

 从列宁墓出来往北走,那是一座三层的红砖楼,其式样是完全仿照了古代风格的俄罗斯建筑,南北各有尖塔八 座。精雕细刻之中尽显人类卓越的智慧。这就是建于十九世纪的莫斯科历史博物馆。馆内藏品大概有450 万件。徜徉其中,仿佛置身在艺术的海洋中。任由那古色古香、精美绝仑来唯美你周身的艺术细胞。那一刻你会有近书自香的感觉。

 红场东侧是莫斯科最大的国营百货商场,也是世界十大百货商场之一。我们大家都戏称它为姑母,是因为俄语国立百货商场缩略词的音译恰巧同了姑母这个音。该商场修建于二十年代初,分上下两层,呈环状,中心部分是一个漂亮的喷水池。整体风格相当豪华。

 从红场出来,已经是真正的莫斯科的晚上了。明月当空、星光点点,茫茫苍穹中似有歌声响起,我知道,那是我心中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一阵清风 一阵歌声,

 多么幽静的晚上……

 真美,那夜晚!真美,那歌声!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不仅飞扬在了红场上空,盘旋在了克里姆林宫中,飘逸在了莫斯科的大街小巷里,更是美在了幽静的莫斯科河上……                                                                                                   

莫斯科建城于1147年,迄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在希腊语中为“城堡”之意,斯拉夫语为“石匠的城寨”。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中部,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现有人口900万。在欧洲,莫斯科算得上是比较古老的城市。莫斯科建城于1147年,迄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八百多年间,俄罗斯有着几次较大的历史变迁。

到了克里姆林宫附近的红场我仔细的观看了红场,和中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那是无法相比,但是确实有特色,还是非常漂亮的,参观完红场我们就去了饭店,说实话我从来没有去过这么宏伟壮观的饭店,饭店的走廊能并行二辆小汽车,餐厅并不是像中国的餐厅那么豪华,但是非常有民族特色,头一次吃西餐不是很习惯,但是挺好吃的,他们考虑到我们的生活习惯,主食吃的用奶油炒的大米饭味道怪怪的。

我在苏联工作了三个月就吃了这味道怪怪这么一顿大米饭,主人很客气的问我他们做的菜我们吃的习惯吗,我说了一句我愿意吃点青菜,他们给我上了一盘大头菜我吃了一口,他们问我怎么样我说好吃,我这一句话可坏事了,三个月顿顿都有这个菜你说你吃不吃。就餐过程中餐厅漂亮的小姐还给我们送的鲜花,主人的朋友还送给我一本苏联民用和军用汽车、坦克车的发展史。这是我到苏联的莫斯科吃的第一顿饭。

在莫斯科的大街上给我们留下这样二种印象一是建筑非常有民族特色,二是大街上的行人非常少,行驶的汽车和行走的人群都非常有秩序,在所以的饭店吃饭都是静悄悄的没有人大声说话,公共场合没有吸烟的,真是高度文明、高度自觉。有一次我们在饭店吃饭剩下一片面包半个苹果,我们走时主人用餐巾纸包好放在包里带了回去,到时我就想起了咱们中国人是怎么做的,特别是用公款吃饭喝酒的人你们做的怎么样,莫斯科真是一个国际大都市。

                                                                             二     美丽的古比雪夫

萨马拉面距莫斯科1000多公里,它的历史也比较悠久,这座城市曾命名为古比雪夫,是为了纪念国务活动家"古比雪夫"现在它已恢复原名为"萨马拉"。

萨马拉的市区位于伏尔加河全长的中点地段,沿河岸绵延几十公里处就是萨马拉。在伏尔加河东岸街道是呈正方形的,平行或垂直于此河,由于早期建筑物基本都是木头制造的,因此古迹不多,所以萨马拉曾现代化风貌,城内以雕塑花园、剧院为主,而城内最有名的雕塑叫"伏尔加之翼"是一个强健的工人举着一对飞机翅膀,表示了本市对航空工业的自豪,萨马拉感到最骄傲的是它的大剧院,位于恰帕耶夫广场上的以马克西姆.高尔基名字命名的高尔基大剧院、歌剧芭蕾舞剧院和音乐厅,它们反映出市民的文化品味,歌剧芭蕾舞门前的广场比莫斯科红场还大。而在战争时期的时候在附近地下37米的深处建造了一座供最高领导人指挥的地下指挥部,这一设施长期保密,直到1991年才开放。后被改为博物馆又称斯大林堡垒。而是否斯大林本人真的来过这里那就不得而知了。

伏尔加河流过萨马拉市后向西急转、转弯处的风光极为状丽优美,伏尔加河的后岸是悬崖峭臂林立多山的地形,左岸则是翠绿低矮的草地。这又是一个很优美的地方。

萨马拉工业高度发达,是俄罗斯最大的工业中心之一,飞机制造业和石油加工最为突出,俄罗斯民航使用最广泛的客机图-154就是在这里制造的。萨马拉的食品工业也很发达,它所生产的巧克力是俄罗斯人民家庭餐桌上十分受欢迎的点心。

古比雪夫这个城市的名字在现在俄罗斯的版图上找不到了,前苏联解体以后这个城市的名字改了现在叫萨玛拉。这个城市在伏尔加河边上,是一座军工城市,我是第一个外国代表团到这个城市,对外国人是不开放的,进入这座城市有一种神秘的感觉,有一次我提出要参观一个工厂,报请市政府批了三天才拿到批文,市政府批准我们去了一家生产军用飞机的模具工厂参观,其中一个主要车间我们参观了二个小时,说实在的确实先进。  我们住的宾馆就在伏尔加河边上,我天天去伏尔加河 散步。

                                                                          四         萨马拉见闻

我天天早上去河边散步,河边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公园,早上去河边散步的人很少大部分都是老年人,我看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这些老年人基本上都牵着一条狗在散步,苏联的狗长的非常大,我非常喜欢,我回国以后通过各种关系弄到一条苏联大丹,我的愿望达到了。伏尔加河保护的非常好,清澈见底,没有污染,比我们国家的大江大河保护的好多了,我看见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把江边一张废纸捡起来送到垃圾箱里,我看见这种情景,站在那里沉思了好久,

在萨玛拉我还了解到这样一个情况,年轻人结婚时只要在当地的主管部门办理了结婚手续,你就同时在郊外得到一块土地,这块土地大约有1200平方米,在这块土地上你可以建设别墅,还可以种菜种果树,每到周末专门开通通往郊区列车,人们可以到自己的别墅住上二天,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菜地和果树。这真是很好周末度假,这即锻炼了身体又有收获,这些别墅一家比一家建的好,接待我们的那位朋友到周末就安排我们去他家的别墅。

提起别墅,人们认为只有有钱人才住得起。但在俄罗斯,别墅可不是什么奢侈品,而是生活必需品,是他们的“第二住宅”。几乎家家都有自己的乡间别墅。   
        俄罗斯人经常说“会生活的人才会工作”,郊外的田园生活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俄罗斯人心中,乡村别墅代表了一种生活观念,构成了俄罗斯人对自由的实际诠释。
  每到周末,前往郊外别墅度假的滚滚车流甚是壮观,通向郊外别墅的公路上挤满了出城的汽车,而昔日热闹的城市似乎变成一座空城在去郊外的沿途,我们看到一座座挨着菜园子的各色木头房子,掩映在树林之间。  
  普通俄罗斯人的别墅并不是什么豪宅,而是由小木屋和菜园组成的乡间小屋,别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圆木搭建的,这样的木屋十分坚固;还有一种是由木板盖成的,这种木屋精致美观。传统木屋的屋顶呈“人”字形,因为俄罗斯的冬季降雪量大,“人”字型的屋顶斜度大,便于积雪下滑。不少木屋的外部涂着鲜艳夺目的色彩,或饰有各种图案,极具俄罗斯风情。房子的四周是用栅栏围起来的院子,有的院子里除了住宅外,还有桑拿房,院子周围栽着苹果树、樱桃树以及各种结浆果的灌木。每年春天,俄罗斯人就会在别墅的园子里种上土豆、萝卜、草莓和各色鲜花等。夏天是一年之中别墅中最热闹的时候,休假时俄罗斯人就拖家带口来这里避暑,缓解因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带来的紧张。据朋友介绍说,一些退休的老人每年夏天基本上都住在乡间别墅里,在那里管理园子里的瓜果蔬菜,到森林去采野生蘑菇。夏天一过,这里便又重归一片宁静。别墅主人只是偶尔去看看,漫长的冬天,天寒地冻,城里人都躲在城里有暖气的房子,乡间别墅一般就会闲置。  
       他家的别墅是一座二层的木制小楼,在我们离开苏联的前一天晚上就在他的别墅安排的篝火晚宴,喝酒的时侯主人很神秘的告诉我有一道中国菜,等这道中国菜上来我一看什么中国菜呀,就是用水煮的大块羊肉,他说他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他说这是中国的火锅,我怎么解释他们也听不明白,我只好说等你们到中国时我请你们吃中国火锅,

后来他们真的来了,来了以后第一顿饭提出要求就是吃中国火锅,一共吃了17斤羊肉,饭店的老板都傻眼了,他们一边吃一边竖着大母手指说好。好。                                                                                                                                                                                                                         在萨玛拉我还看到了一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些在战争中有过贡献的飞机、大炮、汽车、装甲车、坦克、、、、、放在一个平台上供人们参观,我照片上的那架飞机就是在二战中有功的飞机,这架飞机曾经击落德国飞机20多架,在一次空战中被德国空军击中,落在波兰的一个湖中,飞行员跳伞。在1955年被波兰人在湖中发现,打捞上来以后发现是苏联飞机就立即通知了苏联,核对机号发现这位飞行员还活着,后来运回苏联放在萨玛拉的一个广场上,经常有老师带着学生去讲解这架飞机当年的经历,我很受启发,这比放在博物馆要强多了,这样天天有人受教育。下面这张照片的那架飞机就是我说的这架飞机。

                                                                                   五    路上见闻

在我们快要回国之前,主人找我和我商量回国的时间和回国的路线,当时他们拿出一张苏联的大地图,我一看有一条可以横跨欧亚大陆的路线,我脑袋一热说就走这条路线,我的这个决定害的大家跟着我坐了6天6夜的火车,将近7天的时间才回到中国。

在回国的途中有5天是在原始森林里路过的,苏联的资源真是太丰富了。在途中有二件事情让我感到不解,在中国是没有这种事情的,一是铁路的正道工人基本上都是妇女在干活,后来我打听明白了,苏联这个国家是女多男少造成的,二是有一次在新西伯利亚附近的一个车站火车已经驶离站台了,这时一个人没敢上火车在招手,火车就停下了。在中国这是万万不行的。在火车上一天二顿饭,除了吃饭的时间,其他时间就是看风景,看了6天的风景也没看够。

第6天到了中苏边界上一个叫乌苏里思科火车站的边防站办完手续回到了中国。

【原创】老照片的回忆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Weblog】

 
       上面这张照片是我1969年在呼伦贝尔草原上在巴克西牧场执行三支 两军的任务时照的照片,我后面是巴克西牧场的厂部,我当时在军宣队做文书工作。

呼伦贝尔是造化神奇编制的一方净土,是幻想中的天上人间,是现代人不经意撒手失去而又千方百计觅回的理想家园。该草原被《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活动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第一名。 
  说她辽阔宽广,因为她望不到边际,能装下全中国的牛羊;说她美丽,因为她有许多传说,而每一个传说都能让人百听不厌。呼伦贝尔是一个充满云水柔情的名字。 
  呼伦贝尔,是中国人为之骄傲的地方。她以辽阔、宽广、美丽、动人而令人向往。来到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你会感到果然如歌词中所描绘的那样:我的心爱在天边,天边有一片辽阔的大草原。草原茫茫天地间,洁白的蒙古包散落在河边……

呼伦贝尔草原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草原,水草丰美,有“牧草王国”之称。呼伦贝尔大草原也是一片没有任何污染的绿色净土,呼伦贝尔的那份广袤,那份茂盛,那份浓重是众多草原无可比拟的。当你来到美丽、富饶、神奇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才能真正感受到什么是“蓝天绿地”,什么是“绿色净土”。 
  每逢盛夏,草原上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徽风吹来,牧草飘动,处处“风吹草低见牛羊”;蓝天白云之下,一望无际的草原、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骏马和牧民挥动马鞍、策马驰骋的英姿尽收眼底。

小时候,“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就被美丽的风景吸引住了:大草原上绿波千里,一望无垠;微风吹过,羊群如流云飞絮,点缀其间。草原风光极为绮丽,令人心旷神怡。
    
       “呼伦”,蒙古语意为“水獭”,“贝尔”则是“雄水獭”,这是两个姊妹湖泊的名字。其中又名达赉诺尔的呼伦湖,八百里碧波荡漾,是中国北方第一大淡水湖。呼伦贝尔草原便是因湖而得名。
    
      穿行在呼伦贝尔,我们都会为那“千里草原铺翡翠”的景象而惊叹。辽阔无边的大草原,水草丰茂,像是一块天工织就的绿色巨毯。步行其上,那种柔软而富于弹性的感觉非常美妙。而绿草与蓝天相接处,牛羊相互追逐,牧人举鞭歌唱,处处都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致。
    
        在呼伦贝尔草原发祥、牧耕、繁衍、壮大的苍狼之子蒙古民族以成吉思汗为骄傲。800年前,成吉思汗的铁骑在这里浴血崛起,弯弓射雕,横扫欧亚大陆,定鼎中原,叱咤风云。现在,硝烟已散入久远的历史传说中,草原留下的是碧草蓝天、牛羊成群和嘹亮的牧歌声,还有近年新树立起的一座座钻塔和抽油机。

【原创】老照片的回忆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Weblog】 

未完待续

 

 

下面这是一组佳木斯过去的老照片。

 

 

                                            【原创】老照片的回忆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Weblog】

 

                                                 佳木斯

【原创】老照片的回忆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Weblog】

 

 

伪满时期,佳木斯城内的银饰品商店

【原创】老照片的回忆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Weblog】

 

 


 

 

【原创】老照片的回忆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Weblog】

 

【原创】老照片的回忆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Weblog】

五十年代西林路街景
【原创】老照片的回忆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Weblog】

 

佳木斯市委办公楼

【原创】老照片的回忆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Weblog】





【原创】老照片的回忆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Weblog】




北市场


【原创】老照片的回忆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Weblog】


码头



【原创】老照片的回忆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Weblog】


南岗大街


【原创】老照片的回忆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Weblog】


中央大街


【原创】老照片的回忆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Weblog】


佳木斯新火车站(史义军摄于2009年)

解读萨苏收藏的日军侵华老照片之一鈥斺敿涯舅
佳木斯商船码头。

解读萨苏收藏的日军侵华老照片之一鈥斺敿涯舅
佳木斯松花江畔的打渔船。


今天佳木斯的松花江畔,这里就是当年的商船码头。(史义军摄于2009年)

解读萨苏收藏的日军侵华老照片之一鈥斺敿涯舅
佳木斯通往莲江口的商船。

解读萨苏收藏的日军侵华老照片之一鈥斺敿涯舅


佳木斯中央大街一角。

【原创】老照片的回忆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Weblog】


 

【原创】老照片的回忆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Weblog】

 

 

2011年04月23日 - 铁道兵1969 - 铁道兵1969的博客【Weblog】


  评论这张
 
阅读(2804)| 评论(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